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《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标志着我国城市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这一政策的出台,对于提升城市建设、运营、治理水平,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站在工程咨询领域,对这一政策进行深度解读,并分享给我们的读者。
一、政策背景与目标
《意见》的发布,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城市基础设施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,自然灾害、突发事件等风险日益增多,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、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因此,《意见》旨在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,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,从而提升城市的韧性和安全性。
根据《意见》,至2027年,新型城市基建取得明显进展,支撑韧性城市建设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。至2030年,新型城市基建成效显著,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,城市运行更安全智慧高效。
二、重点任务与亮点
《意见》提出了十一项重点任务,包括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发展、智慧住区建设、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提升、数字家庭建设以及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。每一项任务都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韧性。
(一)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: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,提升供水、排水、供电、燃气、热力、消火栓、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。
(二)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:推动“第五代移动通信(5G)+车联网”发展,提升车路协同水平,满足智能交通需求。
(三)智慧住区建设:通过公共设施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改造与管理,提高住区安全防范、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(四)数字家庭建设: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,提升智能家居设备的适用性、安全性。
三、住建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的解读
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对《意见》进行了解读,强调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城市建设治理融合创新的产物。
负责人还指出,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系统谋划、统筹推进,要把握好以下几点:
(一)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: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,聚焦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能力短板,整体谋划、部门协同,精准施策、综合治理。
(二)发挥市场作用:健全支持政策,完善市场化机制,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韧性城市建设。
(三)科技创新: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,提升城市风险感知、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突能力,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。
四、结语
《意见》的出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,也是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各行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加强合作与创新,共同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,为构建更加智能、韧性、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。